鋼水包、鐵水罐加蓋技術
鋼水包、鐵水罐加蓋技術
  • 詳細介紹

鋼水包、鐵水罐加蓋技術介紹?

前言:鋼水包是煉鋼廠(含轉爐、電弧爐等所有煉鋼廠)容納鋼水的容器。鋼水包從接納初煉爐的鋼水起直到鋼水澆注完畢的間隔時間稱鋼水傳擱時間。鋼水在傳擱過程中通過覆蓋在鋼水表面的爐渣向環境輻射散熱(也通過包壁、包底及鋼殼向環境傳導散熱),澆注過程和澆注結束后,鋼包從倒注余渣直到將鋼包清理、準備和再次受鋼前,鋼包不斷通過其耐火內襯向環境輻射散熱。為了彌補這些熱損失,初煉爐必須提高出鋼溫度以滿足鋼水能順利澆注的需要。出鋼溫度越高,煉鋼成本也相應提高。為了減少這些熱損失,除改善鋼包耐火內襯的結構降低傳導散熱量外,給鋼包加蓋是煉鋼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難題。由于鋼包在整個運行周期要經歷受鋼、轉運、精煉、澆注、倒注余渣、鋼包清理和再次受鋼前的準備等操作,其間需要多次進行加蓋和揭蓋操作,不但大大增加大型吊車的作業率,也會增大使廠房內物流的復雜化;加上各煉鋼廠工藝布置不同,用機械揭/加蓋方法也有不少難度。因此鋼包加蓋問題至今只有在極少煉鋼廠實施。

在高爐——轉爐鋼鐵廠,鐵水罐是將高爐生產的鐵水裝載到煉鋼車間的容器?,F代化的轉爐煉鋼廠所使用的鐵水罐有魚雷式鐵水罐和桶式鐵水罐兩種,二者各有優缺點。我國轉爐容量在180噸以下的鋼鐵廠多數使用桶式鐵水罐(以下簡稱鐵水罐)。這種鐵水罐在高爐受鐵后,用人工向鐵水面投加稻殼或其他保溫材后,由鐵水罐臺車運向轉爐車間。鐵水兌入轉爐或混鐵爐后敞開的鐵水罐返回高爐再次受鐵。

由于稻殼在鐵水面燃燒后很快飛揚掉,因此稻殼阻止鐵水面外環境輻射散熱的效果并不理想,鐵水在運輸過程中降溫多??砧F水罐返回高爐再次受鐵期間,鐵水罐耐火內襯向環境輻射散熱,其溫度由1400℃左右(與鐵水溫度相當)急劇下降到600℃甚至更低。每次受鐵后,耐火內襯都再次吸收鐵水熱量再次上升到1400℃左右。上述兩個因素使鐵水溫度大大下降。

鐵水溫度越高,鐵水所含的物理熱也越高(鐵水所含物理熱往往占煉鋼過程全部熱源的50%以上),煉鋼過程中可使用的廢鋼、鐵礦石等含鐵的冷卻劑越多,煉鋼成本可相應降低。

本公司推出的鋼水包、鐵水罐加蓋技術就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技術。